社保改革、信用体系建设可谓是今年时事两大热点,而近日,国家再度出手,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利器,剑指社保眼中失信行为,竭力推进社保改革政策的落实。
严厉打击拒缴、隐匿、骗取社保等失信行为
1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28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打击社会保险领域违法失信行为。
按照《备忘录》规定,企事业单位及有关人员严重失信、失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行为:
用人单位未按相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且拒不整改的;
用人单位未如实申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且拒不整改的;
应缴纳社会保险费却拒不缴纳的;
隐匿、转移、侵占、挪用社会保险费款、基金或者违规投资运营的;
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参加、申报社会保险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或社会保险待遇的;
非法获取、出售或变相交易社会保险个人权益数据的;
社会保险服务机构违反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定的;
拒绝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对事故和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的;拒绝接受或协助税务部门对社会保险实施监督检查,不如实提供与社会保险相关各项资料的;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由于《备忘录》由涉及多个领域、多个行业的国家管理部门联合印发,相关惩戒措施所涉领域也较为广泛。其中涉金融领域的惩戒措施包括:
依法将失信信息作为选择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作伙伴的重要参考因素,限制失信主体成为项目合作伙伴;
将失信信息作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期货公司的设立及股权或实际控制人变更审批或备案,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重大事项变更以及基金备案的参考;
将失信信息作为公司债券审核或备案的参考;
对存在失信记录的相关主体在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的事中事后监管中予以重点关注;
对存在失信记录的相关主体在证券、基金、期货从业资格申请中予以从严审核,对已成为证券、基金、期货从业人员的相关主体予以重点关注;
将失信信息作为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的参考;
将失信信息作为基金销售资格审批的参考;
将失信企业及其有关人员的失信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金融机构融资授信提供重要参考等。
也就是说,如被列入社保领域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企业从事基金销售、债券发行、资产重组等金融行为时,将受到影响。
据悉,社保领域严重失信企业名单还将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人社部官网等渠道向全社会公布。
一入黑榜误终身,拒缴、隐匿、骗取……社保的可别试图脚踩红线!